本報記者 張鵬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2日01版)
  大學生村官張璇現在滿腦子想的,都是如何將鄉親們的土特產多賣些錢。今年“雙十一”前的一天,張璇早早起了床,跑到離鄉政府20多公里遠的長溝村收山貨。
  自從2013年11月淘寶網店“雞峰山珍品”問世以來,26歲的張璇就定期到老鄉家串門,誰家有核桃,誰家養了土雞,誰家養土蜂,她都認真地記在一個小本上,並拍好照片上傳到淘寶店,等待千里之外的買家“光顧”。
  僅僅一年多,這個女村官打理的網店就賣出了30多萬元的農副產品。今年的“雙十一”,張璇自然不會輕易錯過,她搞了一個促銷活動,收到8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。
  放在一年前,這是張璇不敢想象的。剛剛過去的“雙十一”,包括張璇的網店在內,甘肅省隴南市287家淘寶店參與了吸金“大戰”,銷量10018件,實現銷售額118萬元。
  熟悉隴南的人都知道,位於秦嶺與岷山、大巴山交匯處的隴南,被無數大山重重包圍,屬亞熱帶、暖溫半濕潤和高原濕潤等多種氣候過渡地帶。獨特的氣候資源,引來大熊貓、金絲猴等30餘種珍稀動物在此繁衍生息;也正是這種特殊的氣候資源,適宜1200多種名貴藥材及百餘種山珍生長。
  如何把“氣候資源、奇山秀水賣成錢”,富一方百姓?隴南一直苦苦尋求著突圍。
  “電子商務為隴南的發展點亮了一盞燈,照亮了一條新路。高速公路短期內很難直達隴南縣鄉,但互聯網的高速公路可以迅速連接隴南的鄉村。”隴南市委副書記張旭晨說。
  在張旭晨看來,積極擁抱互聯網,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,讓隴南找到一條新路,彎道超車、華麗逆襲、區域崛起成為可能。
  為什麼是隴南
  令外界詫異的是,電子商務在甘肅率先崛起的地區既不是信息發達的省會蘭州,也不是交通相對便利、工農業基礎相對雄厚的河西地區,偏偏是山大溝深、交通不便、信息閉塞的隴南。
  來自隴南市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11月,隴南全市已開辦網店5446家,農產品電商銷售收入也取得爆發性增長,達到4.2億元。
  今年8月,淘寶網“特色中國·隴南館”正式上線運營,這是淘寶網上全國第18個市級地方館,也是西北地區首家市級地方館。
  這讓很多人多少有點好奇和不解。梳理隴南農產品電商發展脈絡的時候,人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互聯網詞彙——“逆襲”。
  在整個中國互聯網崛起的大背景下,隴南電商目前的業績還很難稱得上規模。“數字不大,產值很小,但這是一條路。”成縣縣委書記李祥說。
  李祥是最早一批舉起電商大旗的隴南官員。因在自己的實名微博上叫賣成縣核桃,這位縣委書記被網友稱作“核桃書記”。
  原先,成縣雖然是“中國核桃之鄉”“全國核桃重點生產縣”,全縣有50萬畝共1100萬株核桃樹,但一直“養在深閨人不識”,大多時候核桃有量無價。
  起初,李祥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發微博叫賣。沒想到,一石激起千層浪,應者雲集,成縣核桃在網絡上火了,核桃的價格也應聲而漲。
  正是看到了成縣電商的“星星之火”,2013年底,隴南市委提出要在扶貧開發、生態文明、產業培育、城鄉一體等方面快速推進,在電子商務、金融支撐、非公經濟等方面集中突破的發展戰略,把隴南建成甘肅向南開放的橋頭堡、甘陝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樞紐聯結地、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扶貧開發示範區。
  “電子商務非常適合在隴南發展,現在看來,大有可為,從趨勢上看也刻不容緩!”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說。
  在摸清家底的同時,隴南市認識到隴南特色產品品種較多、品質較優,但規模不大、分佈零散。而電子商務恰恰是破解這一制約瓶頸的“蹊徑”。
  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,隴南市“底氣十足”。全市核桃種植面積350萬畝,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;花椒種植面積220萬畝,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;油橄欖種植面積35萬畝,幾乎占全國油橄欖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二,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;各類中藥材種植面積100萬畝,排在全國前列……
  基於此,這位市委書記向全市發出號召“讓空間上的萬水千山,變成網絡里的近在咫尺”。
  從中央部委空降隴南,經過兩年市長任期的歷練,孫雪濤正在逐步實現上任之初的承諾:“全面瞭解隴南的市情縣情,準確把握隴南發展的階段性特征,加強國家政策與隴南具體市情的對接研究。”
  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,隴南電商自此走上了“快車道”,全民的熱情被空前激發,各種網店如雨後春筍般涌現。
  以隴南市政府所在的武都區為例,今年1月還只有27家網店,銷售收入才1.2萬元。而這個數字到了10月底,已經變成了1086家網店,3669.5萬元銷售收入。
  倒逼傳統產業變革
  電子商務在隴南的迅猛發展,正在倒逼隴南傳統產業的“逆襲”。
  隴南盛產花椒,武都區素有“千年椒鄉”之美譽,種植歷史悠久。北魏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他的百科全書《齊民要術》中記載,“蜀椒出武都,秦椒出天水”。
  隴南武都區電商發展中心主任焦武民,曾擔任多年的林業局花椒中心主任。他告訴記者,雖然武都花椒占著全國傳統花椒很大的市場份額,但過去武都的花椒進入成都、重慶等地的全國花椒大宗市場後,“武都花椒的品牌便消失了”。
  “沒有知名度,沒有話語權,定價機制被一些花椒寡頭控制,賣不上好價錢。”焦武民說。
  至少從數據上看,武都花椒應該占有“一席之地”。2010年,武都花椒已經占到全國花椒生產面積的22%,產量是全國的20%。
  這一被動的局面在電商化之後有了徹底改觀。“從原產地直供餐廳、餐桌,繞開了中間商,打破了壟斷,好東西終於賣上了好價錢。”焦武民說。
  最新的市場價格顯示,武都花椒的價格已經漲至每斤40多元,比去年翻了近一倍。焦武民欣喜地看到,受下游終端市場的倒逼影響,當地的花椒企業一方面加速了品牌創建,另一方面研發出適合進入千家萬戶的產品形態,一改過去簡易、低廉的包裝,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高。
  “武都花椒的品牌真正建立起來,銷售渠道大大拓寬,這對企業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。”當地的“花椒大戶”、天澤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萬書說。
  武都花椒上演的“逆襲”故事,是整個隴南電商崛起變革的一個縮影。在隴南,電商的迅速崛起,正在以令人想象不到的邏輯創造各種奇跡。
  不僅僅是花椒,傳統的橄欖油產業也正在經歷一場革命——告別過去的禮品經濟依賴,一系列電商化產品相繼問世,直面市場,更直接地贏得消費者青睞。
  張璇沒有想到,通過淘寶店,老鄉家的活土雞賣給了北京的一個產婦,一隻還賣到了168元的高價。一年時間,光土雞賣出了6000多只。
  在成縣,不僅僅是核桃、櫻桃賣上了好價錢,連原先不是商品的野生獼猴桃、柿餅都在網上有了銷路。最火爆的時候,當地的櫻桃、土蜂蜜供不應求,緊急從鄰近的地區調運。
  “蝴蝶效應”也開始逐步顯現。採訪中,記者瞭解到,受利好消息感染,一些當地的礦老闆紛紛調轉方向,搞土地流轉,籌建櫻桃基地。
  這是縣委書記李祥沒有想到的,“一方面,解決了農產品產銷不對路、增產不增收的問題,另一方面,成縣在外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,旅游人數持續增加,繁榮了第三產業”。
   扶貧新路
  上到市委書記,下到鄉鎮幹部、返鄉農民工,隴南無人不在談論電商。隴南全民電商搞得紅紅火火,風生水起,但並非高歌猛進,也曾遭遇外界的質疑。
  質疑者認為,地方政府應該釐清與市場的邊界,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可以,但不能陷入“政績工程”的窠臼。
  面對質疑,李祥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應,“質疑是正常的,外界的質疑聲音也幫助政府更好地完善發展的思路。如果電商能推動成縣的發展,就不怕說是政績工程,如果怕被質疑,還搞什麼改革、創新,探索什麼新路?”
  張旭晨也沒有迴避質疑。他坦承,目前隴南市已開通的網店中,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銷售業績,還在建設。
  “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,都需要一個寬鬆、包容、支持的環境。先發展,再規範,在發展中規範。沒有量的積累,就不會有質的突破。”張旭晨說。
  他進一步解釋說,“政府不是包辦代替,政府扶持到產業真正發展起來了,還是要確立市場的主體地位。但如果在產業起步階段,政府不去發力引導,任憑市場自生自滅,那隴南的發展只能按部就班。”
  張旭晨更希望傳遞當地政府的扶貧戰略決心,“隴南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電商工作的出發點是助農增收,是從隴南資源稟賦的實際出發,而不是噱頭。”
  擺脫貧困——這仍然是擺在隴南面前的頭號任務。隴南是全國全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,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.8畝,全市280萬人口,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83.9萬人,占甘肅省的20%,貧困村1365個,占甘肅省的22%,貧困面大,貧困程度深,脫貧致富的難度大。
  正是嘗到了電商助農的甜頭,隴南市適時提出了電商扶貧的思路,努力構建電商扶貧的試點區和示範區。所謂電商扶貧,即要釐清扶貧開發和電商發展之間的關係,以電子商務帶動貧困農戶增加收入,扶貧開發促進電商健康發展。
  最新發生的一則隴南電商故事為此提供了一個生動註腳。今年夏天,一場冰雹襲擊了禮縣永坪鄉九圖村的400多畝蘋果園。到了蘋果採摘季,蘋果面留下點點小坑,雖然吃起來一樣的香甜可口,但品相不佳,受傷的蘋果成了滯銷貨。
  替農心焦的副縣長潘喆發微博向外界求救,引發了外界一場聲勢浩蕩的愛心聲援。在全國網友的愛心接力下,短短5天,20萬斤破相蘋果銷售一空。
  這個故事在隴南被津津樂道。作為地方政府,扶貧攻堅、儘快擺脫貧困的願望是強烈的。
  今年初,隴南市委市政府又“自我加壓”,設定了一個“跳起來夠得著”的目標——到2016年,實現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10個億,把隴南市建設為全國電商扶貧示範市。
  本報蘭州11月21日電  (原標題:“電商扶貧”:隴南的逆襲之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tvpkkduzv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